三季度报告也确实与回暖基调一致:前三季度33家上市钢企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.51亿元,而去年同期则亏损32.88亿元。33家公司中有14家前三季度的业绩同比实现增长,8家减亏。
但“增长”态势在广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。广东黄埔港某码头的刘老板说:“明显增长期其实是在7~8月,9月旺季之后,交易量反而变得中规中矩,预期出现的金九银十热销期并没有出现。为此,多数业内企业进货都会比较谨慎,不会囤积太多的产品。”
从市场需求角度看,“产业过剩”现象并无彻底的缓解,很多企业依然有较大的库存压力。武钢相关人士说:“小型炉排企业的投资起点非常低,几百万元即可建立钢厂炼钢;近两年时间里,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游资也加入到了大炼炉排的潮流中去,加大了市场的总体供应。”
分析师认为:产能过剩依然是目前炉排行业的最大困难,竞争加剧不可避免。行业需要1~2年的时间淘汰一批落后企业,才能在此基础上良性发展;预计回暖过程至少需要3年。
在建筑钢市场上,价格也是盘整趋弱。北京、天津等市场下行在先,上海、南京等市场紧随其后,想要上涨也力不从心。市场内的人士反映,总体来看,钢市成交偏弱,商家囤货意愿不强,炉排期货也是持续弱势。随着市场逐渐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,后期钢厂资源补充到位后,建筑炉排价格格更将面临较大的考验。